深圳感統訓練機構恩貝:正確的親子感統訓練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
深圳恩貝兒童康復訓練中心鄧老師在和感統機構老師聊天的時候,下面三點就是老師們特別喜歡提出的問題,我想既然機構們老師都集中提問的一定也是家長最關心,提問最多的問題。大腦發育與感覺統合訓練之間的關系?感覺統合訓練與一般的體適能活動不同之處?為什么要長時間的堅持給孩子做感覺統合訓練?
一、大腦發育與感覺統合訓練之間的關系?
大腦中的神經元(占大腦10% )靠著大腦中大量的膠質細胞(占大腦90% )來協助處理信息,而過程中靠著突觸的連接來完成信息的傳遞,這是大腦發育的真正目標。突觸的產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許多神經元還沒走完這個歷程就死去了。而大腦中83%的突觸是在出生之后發展的,一般女生要到20歲以后大腦回路的聯結才算完成,男生的腦要更久。所以,對人類來說,大腦是最后成熟的器官(以上摘自John Medina, Brain Aules For ray)。
感覺統合訓練強調后天刺激的彌補可以改善先天的不足,足夠的刺激量才能保證突觸的分支與聯結。突觸的連結能形成網狀組織,某部分的腦功能即能產生或被強化。在神經細胞末梢的突觸進行連結的過程中,負責傳送電流的軸突會同時進行髓鞘化(在神經細胞的軸突外緣形成絕緣體) ,髓鞘化的品質將影響日后該網絡電流信息傳遞的效率和結果。髓鞘化良好,神經電流通行速度可達每秒120米;髓鞘化不良,則容易產生神經電流信息的流失。即所請漏電現象,其外在行為表現就是專注力容易受干擾。
二、感覺統合訓練與一般的體適能活動不同之處?
感覺統合訓練和一般的體能活動不同,它對足量的針對性刺激要求比較高,同時需要綜合考慮心理狀態、認知教育和教育引導技術。也就是給兒童做感覺統合訓練的老師一定是對兒童心理學有一定認知的老師。
對足量的針對性要求高是因為各個感覺神經系統的運作和影響范圍都不同,對腦功能產生的刺激和影響也不同。錯誤或不當的刺激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提升身體能力,反而還會造成組織傷害或腦功能的反向作用,引發機體對某種感覺刺激的強烈追求或過度逃避,造成自身、家長和教師的困擾。
三、為什么要長時間的堅持給孩子做感覺統合訓練?
在大腦細胞連結的過程中,有神奇的優勝劣汰機制,這種現象會持續到12歲,甚至持續到更大的年紀。所以,為了讓孩子的大腦功能開發到個人的最大程度,感覺統合訓練是必須持續一段很長時間的(至少到12歲),這將考驗所有父母的毅力和耐力。
以上三個問題也是考驗感覺統合訓練老師的基本知識的試金石,對上面三個問題的解析,是為了闡述家長在認識感覺統合失調對孩子的影響及危害性的時候,更有據可依。
人們的這些感覺神經系統通過我們的感官接受刺激之后,會產生神經元和神經元的聯結,形成神經網絡,在新的感官刺激傳進來的時候,已經形成的神經網絡就成為新的感覺刺激所產生的神經電流行走的通路。不斷地接受感覺刺激就會不斷地形成越來越龐大的神經網絡。也就是說,新的感覺刺激會有越來越多的感覺通路可以行走,能夠越來越快速、有效地把感覺信息傳輸到我們的腦功能區去處理。
例如:當我們的感覺統合狀態是觸覺過于敏感的時候,這類觸覺敏感的父母是擔心和負面假設較多。這些家長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傳授給孩子就是對外界的安全感欠缺,面對新事物的挑戰也是戰戰兢兢,然后就是要以哭鬧逃避作為應對手段。這類家長是給不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勇氣的。
再例如:當父母的前庭覺發展嚴重不足而導致視覺空間感相當不成熟的時候,(直播的時候,重點分享了前庭失調會造成視覺追蹤,視覺空間受阻)對孩子的課業檢查就常常出現疏漏,沒有耐心,也不夠仔細。常常對孩子要求很多,有效的指導方法卻很少,而自己也是不能靜下心閱讀一篇文章,相對閱讀,而更愛刷抖音、看視頻、打游戲。
所以父母的感覺統合失調也是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影響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撫養人,也是主要成長環境因素。如果有的父母因感覺統合失調嚴重有舉止粗糙,做事馬馬虎虎,虎頭蛇尾,口語表達無邏輯性,易怒,坐無坐相,條理不清,健忘、沖動、情緒時好時壞,那么孩子的身體感官就浸泡在這樣的感覺刺激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類似的網絡和神經反應,然后家長再無奈又無辜的咨詢心理老師:為什么孩子注意力差?為什么孩子脾氣暴躁?為什么孩子自私?為什么孩子健忘、沒有條理性?
我試過幾次和家長說:咱們回家一起做親子感統訓練吧!家長都是非常堅定的回復我:不可!但是,經過一次次的拒絕后,我至今仍然不放棄的在我們的閱讀群里,堅持著發自己家的親子感統視頻,只要還有一個人看,我都堅持發!只要還有一個家長跟著我做家庭親子訓練,我就不懈的繼續發!哪怕只能改變少數的家庭,只能改變少數的孩子,就說明我沒白忙活!
現在家長問的問題面太廣啦!我們都不知如何應對,只能靠打岔,蒙混過關啦!其實,這些老師們反映的問題,就是如下類型的問題,我的微信天天會收到如此的問題!例如:我們家孩子為什么特別膽???我們家孩子為什么會哭?三歲的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為什么還不會說話?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怎么辦?孩子五歲就是不識數不識量,求解?孩子流口水怎么辦?孩子為什么總做噩夢哭醒?
看了以上問題,大家覺得有什么異常嗎?如果,您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初步判斷,您需要和孩子一起做感統訓練啦!咱們先拿我們家孩子為什么會哭為例子解釋一下,如果從家長的字面意思上解釋,我只能說:人是感覺動物,也是感情動物,本來就會哭。再看上面的所有問題都有共同點:1、說的都是標簽化描述;2、缺少對孩子行為的客觀性觀察描述、場景介紹、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3、缺少對孩子發生此類事件的事件,頻率的描述。
咱們就拿三歲的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為什么還不會說話這個問題為例,作為心理老師,我看到的是這位提問的家長的主要目的不是想問我解決方案,我猜我即便辛辛苦苦的給了這位家長家庭訓練計劃,這家長要不拋到腦后,要不虎頭蛇尾,不會堅持,最終再去問其他的老師,但是這位家長的問題再次出現的時候會是:三歲的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感統及口腔訓練都做過啦!但是為什么還不會說話?TA這位家長提問本身不是想解決問題,這是父母情緒抒發的一種試探,這個問題重點關注的不是孩子,是家長自己,是撇清責任,而不是想真正找到問題原因,進行改善。這個家長的觸覺及前庭覺可以做親子訓練。
曾經有個機構負責人說我很奇怪,有的時候,會給某位家長非常私人定制的家庭教案。有的時候,就總強調先讓家長自己做心理沙盤,做自我感統訓練。這個機構負責人教育我說:劉老師,你不要搞不零伶清??!顧客是上帝,你不要天天看眼緣給服務的啦!其實我真不是靠眼緣,我是分析家長提出問題背后的自我內心動機。因為孩子的問題是否有效改善很大部分取決于家長。
感覺統合是身心互動的結果,十二歲之前,身影響心,十二歲之后心影響身。
感覺統合的發展關鍵期在零到六歲,調整期在七到十二歲,過了十二歲之后,感覺統合的發展進入到了心影響身的階段,身體的神經網絡必須要靠強的意志力和足量的針對性感覺統合訓練才能夠改變,神經網絡改變了,能力才會改變。
過去的成長環境造成的神經網絡已經讓我們有了固化的行為習慣,固化的行為習慣又不斷地強化了我們成人要打破、重建需要既有的聯結不足或不良的神經網絡,想要打破重建需要成人們和孩子們一起堅持!
下面我們分享一些成人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1、觸覺敏感又前庭重度失調的成人表現
觸覺敏感是由成長過程中觸覺刺激不足造成的,(具體解讀在《三個好媽媽》一直播的直播回放里可以看到分享內容,這里就不再贅述啦?。┯|覺敏感的人小時候對于陌生環境會非常緊張,甚至抗拒,逃避、愛哭。
觸覺較敏感的成人身上累積了很多被別人無心傷害并且承受這些強烈痛苦的經驗,所以他們的身體發展出了保護自己的智慧:在人多的地方他們總會找到一個安全的角落觀察四方,不大容易馬上融入團體;如果有人站在他們的身后,他們會非常的緊張,害怕被人推倒,偷襲。如果有人在這類型的人周圍玩氣球,他們會表現得極為緊張不安,時刻準備好氣球爆炸后,立即捂耳朵的預備動作。如果玩氣球的人再不知趣地圍著這位觸覺敏感的人一直拍打氣球,大家就會看到這個觸覺敏感的人士會一反常態的出現厭惡煩躁表情。
這類失調的成人在確定周圍沒有危險或威脅的時候,會突如其來的高歌幾曲或者手舞足蹈,呈現出孩子一般的童真無邪。
2、前庭覺失調又重度觸覺遲鈍的成人表現:
這類成人本來就是條理不清楚,而且健忘,不愿得罪人,給別人的感覺就是很好說話。這種感覺統合狀態屬于觸覺嚴重遲鈍又強聽發展不足的成人們,有時給人的感覺是故意裝傻,故意避開責任。但是事實上,他們的感覺神經通路確實是不通暢的,具備萬丈通路而有良好整合能力的腦功能區是不多的,所以有的人真的不是裝傻。
3、前庭覺發展嚴重失調的成年人表現:
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不足,比如:正在和哥們喝酒的時候,老婆打來電話,慌亂中把啤酒碰倒(由于前庭覺嚴重失調,所以視覺空間也欠佳,直播課程中有具體案例分享)這是后,一手想拿紙巾擦撒掉的酒,一手接電話,覺得兩個都干不成,開始向老婆或服務員發脾氣。(情緒管控)
前庭覺發展不足但是情況還不是非常嚴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非常多應變不足的場景。例如:正在過馬路的時候,突然有車輛快速駛來,前庭覺發展不足的人可能會一時猶豫不決,不知該進還是該退,可能會出了過現一個人呆站在馬路中間的情況。又例如:遇到精神不正常的人突然破口大罵、出手打人時,前庭覺發展不足的人可能只會覺得生氣或驚嚇,但卻沒有任何行動上的反應。
4、視知覺視覺空間失調的成年人表現
視覺空間感不足的人在高處容易表現出害怕的情形,但是不像前庭平衡失調的人那么嚴重。前庭失調的成年人走個野外的小獨木橋都是如同驚弓之鳥,小心翼翼。
視覺空間感不足的人對空間的方位、距離、相對位置物體的輪廓、大小等掌握能力不足,所以沒有辦法正確估測身體和周圍環境的相對關系,于是他們在上高下低的時候容易猶豫、害怕、緊張、甚至會大聲尖叫(聲音極為凄慘),因為對自己身體的估測能力不足,在過去的經驗里,常常因為這項能力不足,害得自已的身體因碰撞、摔跤、踩空而受傷。所以,那些上高下低、在不穩定干面上移動的動作,對他們來講,能夠避免就盡量避免。但是這些人是不會承認的,會解釋說只是自己沒看清楚而已。
積極和孩子們一起做家庭親子感統訓練的意義就不用贅述了。我們成人過去的成長環境造成的神經網絡已經讓我們有了固化的行為習慣,固化的行為習慣又不斷強化了我們既有的聯結不足或不良神經網絡,想要重建,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庭親子感統訓練,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深圳感統訓練、深圳感統訓練機構、公明感統訓練機構、光明感統訓練恩貝更專業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