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治療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無論是治療抑郁癥自閉癥之類的心理疾病還是小兒麻痹之類的生理疾病,馬術治療的方式都會有不錯的效果。深圳恩貝兒童行為干預中心2018年開始探索通過馬術治療參與到自閉癥干預中,效果不錯。

      2017年墨西哥城大地震后,一些難以擺脫地震陰影的墨西哥民眾通過馬術心理療法,一定程度上平復了心理創傷。目前在全世界有很多國家發展馬術治療。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不少質疑的聲音馬術治療自閉癥真的有用嗎?其功效是否被夸大了?

       在馬術治療成功的案例中,較為著名的是馬術愛好者Liz Hartel的經歷。她不幸罹患小兒麻痹,在接受手術及物理治療后,重回馬背,發現自己的背肌肌力及下肢的協調性明顯改善。1952年,Liz Hartel獲得奧運會馬場馬術的銀牌。

馬術治療之所以能改善人們的精神和生理狀態,在于馬背上的節律性運動能夠顯著提高平衡感和感知力。

       馬術治療的基本原理

       1、生理角度

       馬的步頻相當于成人的步頻,成人的步頻大約是110~120步/分鐘,而成馬的步頻約為100~120步/分鐘。馬在慢走時,其骨盆的律動與人走路時骨盆運動相似。

殘障人士或是身心障礙的兒童如腦性麻痹患者等因為身體平衡的問題,脊柱、內臟器官長期處在壓力下。馬術治療可以使這類患者體驗接近正常人走路的模式。

       2、心理角度

       在騎馬活動過程中,騎者須與馬及協助者、治療師或其他騎馬者互動,患者有了更多的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機會。

馬術治療過程中,感覺統合技術會介入治療,提供觸覺(又包括壓覺、溫覺)、前庭覺、本體感覺等感覺刺激,這些將改善患者語言能力、提高注意力、增強對情緒及行為的控制力。

       馬術治療屬于文娛康復治療的一種,雖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治療,但可作為傳統康復模式和治療手段的發展和有益補充。馬術治療的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馬術治療仍舊處于發展之中,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臨床經驗來完善,普及這一治療體系。

      除此之外,在騎馬時,全身的骨骼,肌肉以及其他器官都會處于運動狀態,有助于緩解長期伏案工作產生的關節勞損。騎馬在一定程度上能消解沉積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預防動脈血管硬化,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流分布,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

       同時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改善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吸氧能力,提高全身各器官的新陳代謝水平。到空氣新鮮的野外騎馬可以說是一種積極性休息。騎馬本身就是在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有著很好的減壓治愈的效果。

      馬天生具有敏銳的感知其它動物意圖的能力,且依賴于肢體語言。來訪者想與馬交流,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和行為。經常騎馬對情緒抑郁和失眠等都有良好治療作用。同時能夠增強自信,擺脫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