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孤獨癥)最可怕的是第二次傷害,99%的家長不知道(家長必看)
自閉癥(孤獨癥)兒童越來越普遍,究其原因,深圳恩貝兒童康復訓練中心鄧友成老師認為,自閉癥(孤獨癥)頻發和父母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心理因素不無關系,尤其是母親在懷孕的過程中壓力過大、過于焦慮、急躁,加上飲食習慣、作息規律不注意,都會影響到胚胎的正常發育。加上后天養育方式不當,增加了自閉癥(孤獨癥)干預的難度。
一般來說幼兒在1.5歲之前很難發現問題,看起來和其他孩子差不多,1.5歲后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有的可能之前很活潑,也會說話,逐漸變得不開口,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慢慢形成,喜歡自己玩,對周圍的環境漠不關心,和其他小朋友融入存在一定困難。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就會暴露出來,沒有耐心、急躁、煩躁、做事馬虎,遇到問題出現焦慮、畏難情緒,不自信、膽小、害羞和逃避等特征。其實這些情況并非只有自閉癥(孤獨癥)孩子才會有,其實正常的孩子養育方式不當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那么造成對自閉癥(孤獨癥)第二次傷害的到底有哪些情況呢?
一、放任自流和過度保護(寵愛)
很多孩子是隔代養育的,有的孩子長時間看電視,使得神經高度亢奮,消耗孩子大量元氣。孩子哭鬧就沒有原則的哄,孩子的要求無限滿足,結果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蠻橫、人性,對孩子的行為沒有及時引導,孩子想干嘛就干嘛;有的父母因為寵愛,總是擔心孩子這樣那樣,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孩子缺少自主、自覺和獨立性,往往任性、撂挑子,缺少自我管理能力。注意力缺陷多動的情緒很多都是在這種狀態下養成的。
二、替代孩子的思考(孩子缺少正確引導)
孩子缺少正確引導,父母或者干預機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孩子自我能力發現、自我挖掘,孩子就變成了木偶思維,遇到任何事情沒有主見,就加深了孩子不自信、唯唯諾諾的情緒特征。進而進一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這樣的結果就導致孩子的很多能力躊躇不前。
三、為了語言而語言的訓練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是自閉癥(孤獨癥)的一個核心特征,語言對孩子來說當然重要,但是不能急于求成。因為語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和孩子的心理素質、情緒、行為和情感等密不可分。語言訓練要遵循孩子心理行為成長的內在客觀規律,主要是以引導為主。如果太刻板的訓練,反而會讓孩子的情緒問題變得更復雜,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構建和情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四、刻板的教學和枯燥重復的訓練方式
國內大部分都是以ABA為主的訓練模式,主要是以刻板的、工具化的教學方式去訓練孩子,對孩子的能力和水平評測不足(誤差90以上),無法真實測評孩子的能力,結果教學上往往停留在一個低水平階段,而孩子其實對這些內容早就熟的不能再熟,這樣就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復雜,以至于很多孩子在機構訓練了4-5年,還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行為,比如攻擊人、自殘等情況。
五、對孩子人格和尊嚴的傷害
懷疑孩子,當著孩子面評判孩子,孩子做的再好,得不到肯定,總是拿孩子和別的孩子對比,這種傷害是比較典型的。無論是父母孩子機構,如果不能很好的保護孩子的人格和尊嚴,對孩子的心理行為成長造成巨大傷害,尤其是大齡兒童。比如為了測試孩子的能力,動不動讓孩子指認自己的五官,這種測試本身都是很荒唐的,即使要指認,可以讓孩子指對方的五官,而不是孩子指認孩子的五官。我們一定不能用懷疑的眼光看孩子,尤其是自閉癥(孤獨癥)孩子本身是比較敏感的,如果心靈受到傷害其實并不容易察覺,但是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卻非常大。